English

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素质

1999-01-06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冬林 我有话说

身处教育界,若问近年来最高频的概念是什么,我想大家会众口一词地回答曰:“素质教育”,特别在1997

年烟台会议以后,素质教育已被写进各级政府的红头文件之中,成为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。然而在此大背景下,我们却发现如某负责同志所指出的,“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还相对滞后于素质教育的实践进程”,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澄清。因此,当读完由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用“心”写就、开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《教育的智慧——写给中小学教师》一书时,我不由眼前一亮,该书中的许多观点均发前人之未发,对于澄清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是大有裨益的。

什么是素质教育?以往人们对此问题多是站在一种狭义的立场上去认识的,多强调它是与“应试教育”相对立而出现的。在此书中,作者将“以创新精神为核心”(陈至立语)的素质教育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中,首次从教育功能出发探讨素质教育的实质与内涵。从教育的文化功能出发,作者提出素质教育要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,抓好各级各类学校,并强调要努力办好重点中学,而不是取消重点中学;从教育的经济功能出发,作者认为素质教育要实行多级分流;从教育的政治功能出发,作者强调素质教育要抓好德育工作,德育兴,则其他功能应运而生;从教育的社会功能出发,作者强调素质教育要抓社会实践教育;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出发,他认为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,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的人才。作者用其20年的教改实验的实例,介绍了这五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手段。

在此前提下,林崇德认为,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,其关键环节便是要具有有别于传统特征的新的教师群体的出现。与传统的教师职能相比,现代教育赋予广大教师更为丰富的职能,教师在教育的实践中至少要扮演四种不同的角色,即教师必须是学生发展的教育者、学校秩序的管理者、学生心理素质的保健医和教育教学的科研者。为了实现这种角色的巨大变化,作者强调指出,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师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素质结构: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动机(或师德)是教师从事教育、教学活动的动力来源;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其从事教育、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;科学的教育认识与观念是教师从事教育、教学活动的心理背景;准确的自我调控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、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;出色的教学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化的表现形式。在这里,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传统教师素质提出截然不同的、更为准确的教师素质的界定,它体现出教师职业的独特性,强调了教师素质概念的建构对当前教师教育领域改革的应用前景,是一个很富创新意义的理论建构,其必将对我国教师教育领域的改革产生影响。

既然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的素质,而我国目前教师素质的状况又令人堪忧,那么教师素质应如何提高呢?早在1985年,林崇德就提出:“教师参加教改的教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”。最近这几年,这个论断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。在本书中,作者更以自己长期进行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的亲身体验,系统地介绍了教师参与教改的教科研的必要性与可能性,以及参与的途径与方法。

该书行文流畅,生动有趣,非常适合广大中小学教师阅读。虽然是在谈论一些非常深邃的理论,但作者是以与中小学教师谈心的方式娓娓道来,读后让人感觉非常亲切。林崇德先生在返回科研战线之前,曾在中学任教13年,而从1978年起从事心理学研究之后,林崇德先生更致力于中小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及其促进的研究工作,这一切都使他能够非常透彻地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心灵与职业特征。正如作者所言,他希望通过此书“与广大中小学老师进行心灵的对话,进行不见面的谈心”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